秋冬季是傳染病多發的季節,傳染病種類多,危害大。為進一步做好學校秋冬季傳染病防控工作,提高校園傳染病預防控制和應急處置能力,切實做好秋冬季傳染病預防工作,守護全校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。10月23日晚,我校于5棟3樓多功能廳舉行“2024年秋冬季傳染病防控與處置專題培訓”,執行校長陳小平、學保處處長陳正新、后勤科科長李志、副科長吳婷出席,全體師生通過線上線下參與專題培訓,培訓由后勤科副科長吳婷主持,校醫務室肖林妹醫生主講。
肖林妹醫生針對諾如病毒、登革熱、流行性感冒等秋冬季常見傳染病的臨床表現、傳染源、傳播途徑、主要癥狀、易感人群、預防措施和衛生消毒規范等方面,結合圖片和具體的案例進行詳細講解。全體師生認真聆聽,及時做好筆記,對各項常見傳染病預防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通過培訓,同學們進一步增強了對秋季傳染病的認識,提高了防范常見秋冬季傳染病的早期識別和落實防控措施的能力,促進校園傳染病預防工作有序開展。未來,我校將一如既往開展好健康教育工作,加大衛生健康知識宣傳力度,筑牢傳染病防控屏障,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!
秋季常見傳染病
登革熱
什么是登革熱?
登革熱是經伊蚊(俗稱“花斑蚊”)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,主要由“病人→伊蚊→其他人”的途徑傳播,人與人之間一般不會直接傳播疾病。
登革熱有什么癥狀?
登革熱的典型癥狀是高熱、三痛、三紅和皮疹。
高熱(39℃以上)
三紅(面紅、頸紅、胸紅)
三痛(頭痛、眼窩痛、關節肌肉痛)
皮疹(四肢軀干或頭面部出現的點狀出血疹)登革熱早期癥狀與流行性感冒相似,但比起流行性感冒,登革熱發熱更嚴重、癥狀更多,且無咳嗽、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。
如何預防登革熱?
返程時做好預防蚊蟲叮咬的準備。如準備防蚊液、花露水、蚊香、電蚊拍、滅蚊燈、蚊帳、高效低毒滅蚊藥等。出門穿著淺色長袖衣服及長褲。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可使用含有避蚊胺、驅蚊酯、派卡瑞丁、檸檬葉、桉葉油等成分的驅蚊產品。回家后發現有成蚊時,可使用殺蟲氣霧劑、蚊香、滅蚊片等衛生殺蟲劑等滅蚊,也可使用電蚊拍擊殺。懷疑自己得了登革熱怎么辦?
如果出現高熱(39℃以上)、三紅(面紅、頸紅、胸紅)、三痛(頭痛、眼窩痛、關節肌肉痛)、皮疹(四肢軀干或頭面部出現的點狀出血疹)等癥狀,應暫緩上班/上學,盡快到就近的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并告知醫生近2周的旅居史,并向學校或工作單位報告。急性出血性結膜炎
什么是急性出血性結膜炎?
急性出血性結膜炎,俗稱紅眼病,為我國法定丙類傳染病。主要通過接觸患者的眼部分泌物及淚液傳染。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有什么癥狀?
如何預防急性出血性結膜炎?
應注意個人衛生,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潔,不要用手揉擦眼睛。患者家庭成員、密切接觸者,接觸患者后用75%乙醇消毒雙手。患者應自覺避免進入人群聚集場所,減少社交活動以避免擴大傳播。流行性感冒
什么是流行性感冒?
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。主要通過患者和病毒攜帶者打噴嚏、咳嗽或說話噴出的飛沫傳播。流行性感冒有什么癥狀?
如何預防流行性感冒?
1.及時接種流感疫苗。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,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。像孩子、嬰幼兒、老人等體質弱、抵抗力低或者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更應該重點接種流感疫苗。2.提高個人防護意識。室內應經常開窗通風,注意個人衛生,咳嗽、打噴嚏時應使用紙巾等,避免飛沫傳播。經常徹底洗手,避免臟手接觸口、眼、鼻。適當參加運動鍛煉,合理膳食和休息,增強體質。百日咳
什么是百日咳?
百日咳,是一種由百日咳鮑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。其特征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,咳嗽伴有特殊的雞鳴樣回聲,病程較長,可達數周甚至3個月左右,故有百日咳之稱。百日咳有什么癥狀?
如何預防百日咳?
1.及時診斷和隔離:有上述百日咳疑似癥狀時,應盡早就醫,早診斷、早治療。確診后要及早隔離,控制傳染源,呼吸道隔離至少到有效抗菌藥治療后5天。2.做好日常防護:在百日咳流行季,盡量減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或前往時佩戴口罩,做到勤洗手,咳嗽或者打噴嚏時用手絹或者紙捂住口鼻,保持小孩住所的房間通風,做好物品的消毒,適當鍛煉,合理作息,均衡飲食,提高自身免疫力。流行性腮腺炎
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?
流行性腮腺炎也叫“痄腮”,俗稱“大嘴巴”,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。
流行性腮腺炎有什么癥狀?
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預防?
1.室內要注意通風,保持空氣流通,流行期間不要參加大型集體活動。 2.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多參加鍛煉,增強體質。